关于音像产业化发展的问题是一个新课题,已引起许多人的兴趣和思考,这里主要涉及到几个问题:首先,音像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产业理论的支持。音像业从节目制作到复制技术设备,我国与国外的差距并不大,但为什么没有形成规模发展格局,除了发展时间短以外,经营意识淡薄及管理水平低是一个很大的因素。音像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导向偏差,是阻碍音像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明了音像产业研究的必要性。对于产业组织理论三个基本范畴:一是市场结构,二是市场行为,三是市场效果,尤其对音像市场的整体把握和宏观调控上,老实说,我们都有明显的不足。这里仅仅是提出问题,期盼有更加权威的人士进行阐述。仅举一个例子说明问题,VCD光盘在我国音像市场的崛起,带有很大的偶然因素,从表面看,它为音像市场增加了新的载体,但它对原有市场格局的冲击也是难以预测的。当我们在进一步探索音乐节目对磁带或光盘发展的适用程度,录像带与激光视盘如何互为补充的条件时,VCD的出现,迫使我们无法也来不及顾及音像业表面化的增长对这个行业带来了多大的影响。美国音像市场对VCD的抵制,目的就是保护已有的市场格局,并且对这种过渡性产品的盲目发展可能造成危害的一种制约。我们在没有充分节目制作保证的情况下,追求新潮,不计后果,恰恰反映出我们产业政策是多么苍白无力。所以说,音像产业理论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和把握音像业整体效果并推动音像经济增长和全面发展。
其二,音像业能否构成产业?这是前一段时间谈得较多的问题。产业既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企业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门。谈产业发展离不开对音像业发展规模和现状的认识,也离不开对音像业定位的判定。我们以为,不论从专业角度对音、像做何种划分,就其内在因素和功能而言,音像制品是当今社会思想、文化、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是一个国家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点已被音像业十几年发展历程所证实,并且在《音像制品管理条例》中予以明确,这是把握音像产业的一个基本前提。按照产业经济理论,产业的划分和集合服务于一定的分析目的;这种“产业规定的实用性”,是指理论上的严密性和现实上的实用性。不同的产业分析会有不同的产业分类法,而不同的分类,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结果会有差异。因此,音像产业是否构成,只要不脱离现实条件,关键是思维方法的问题。目前我国音像业已经从单纯的唱片出版,发展到拥有国际上先进的制作及复制加工设备和技术,可以生产包括录音、录像及多种光盘媒体的出版产业。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音像业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平衡,区域布局与专业分工不合理的现实。
其三,产业发展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前音像产业结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A,需求结构的影响。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这对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我国人民对出版物需求也将出现成倍增长,其中,音像制品从数量到品种都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尤其是品种上,文艺类新节目少,内容相互重复,科普、少儿及文体节目市场占有率很低。B,资源供给结构的影响。从音像业自身发展而言,应当形成“以节目为龙头”带动行业发展的机制,这是国际同行业成功的经验,也是我国音像业产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节目资源是音像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在极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音像出版单位对节目制作的总体把握,包括资金的保障、市场预测能力、节目源的积累,以及音像行业特有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构成等,这不仅限于对现有政策的阐释,而是音像产业发展的体现;C,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目前音像版权贸易仅仅是引进节目,而引进并没有促进对外文化交流,长此下去,将对音像产业的发展产生消极的作用。
其四,音像产业政策的特点。从总体上讲,音像产业化发展必须与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此外,结合当前音像改革的进程,音像产业政策应当能够改变产业间资源分配的问题。比如,组建音像集团,这是出版改革的必然,是产业结构重组的重要模式,但这要有探索完善的过程。音像出版集团应当在节目制作、编辑、发行形成完整的运作体系,尤其是音像出版单位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中,节目制作是音像出版单位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离开了这一基点,则难以把产业问题讲清楚。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对音像业有些单位和环节,在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性、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这些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上,参考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做法,进行分类指导和区别对待,应当说是有利于音像业发展的。